10月8日上午,由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凌凡,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孙键,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田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国内高校校长及代表,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留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大会现场
与会嘉宾围绕“大学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角色与责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一带一路’大学的机遇与挑战”两大议题,共同探讨高校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经验和思考,共同推动全球高校间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
大会现场
与会嘉宾合影
责任与创新: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重庆扎实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合作对象不断拓展,科技人文交流持续深化,国际联合研发深入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加快发展。”致辞环节,马震介绍,目前重庆已与63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科研人员交流互访达3万余人次,实施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项目50余项,设立了30余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
马震指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大有可为。重庆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与国内外高校进一步加强交流对接,加快打造辐射西部、支撑全国、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
重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致
“‘推动科技创新’是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要将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中,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孙键表示,本次会议为全球高校间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孙键指出,世界各国的创新力量应该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在这个开放合作的时代,科技创新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独奏”,而是全球的“协奏曲”。希望与会嘉宾能够在本次论坛中充分交流、凝聚共识,携手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进程。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孙键致辞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转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肩负着不可或缺的使命和责任。”“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主席、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表示,长期以来,重庆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去年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共有来自11个国家的15所高校参与,目前在科研合作、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王树新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案,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主席、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致辞
对话与合作:
国内外高校谋篇布局
“高校是创造知识、开展研究和进行创新的枢纽中心,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会上,埃塞俄比亚安博大学校长巴伊萨·莱塔·达诺聚焦教育和研究、政策建议和宣传、能力建设和培养、社会参与等方面,阐述了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方法,并深入分析了高校如何将当地社区发展融入到整个可持续发展蓝图。
埃塞俄比亚安博大学校长巴伊萨·莱塔·达诺发言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安德烈·卡罗尔以本校实际发展情况为例,论述了高校应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中找准角色定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他表示,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已与来自59个国家的600多所外国大学、科研及创新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了12所高等教育机构、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图书馆。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安德烈·卡罗尔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介绍了西工大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具体实践。围绕站位、定位、举措三大维度,宋保维分析了高校该如何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即站位要高,积极构建国际化教育新版图;定位要准,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新需求;举措要实,多措并举落实具体合作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阐述了该校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他提出,要以新思路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势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实的互动交流;要以新作为扎根中国、连通世界,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分享了天津大学以新工科建设牵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书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天大方案”。他表示,天津大学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务实的行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术共生、文化共鸣,以高素质人才培养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发言
文莱大学校长哈兹里·基夫莱分享了该校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生物多样性和草药医学,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并提出了通过创新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
文莱大学校长哈兹里·基夫莱发言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何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什么是可持续大学?黑山下戈里察大学校长维斯林·乌克提克阐述了“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的本质和运作模式,以及联盟研究网络的思想和方法论平台。
黑山下戈里察大学校长维斯林·乌克提克发言
“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集中交汇点,在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王树新立足大学的核心职能,介绍了重庆大学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实践做法。他提出,要以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机遇,加快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体系,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合作新动能,着力打造人才交流共育新生态,积极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主席、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发言
缅甸仰光大学校长丁貌吞分析了高校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机遇:促进大学在技术和研究创新方面的协作与合作;伙伴关系确保资源、数据和人才等方面的共享,加速创新进程;拓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应用化学等研究领域。
缅甸仰光大学校长丁貌吞发言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介绍了学校在大型科研平台建设、基础研究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领域的进展,表示同济大学在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将基于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未来发展理念,对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特派任务进行巩固、调整、转型、提升。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发言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协理副校长斯米尔诺夫·尼基塔建议,大学要开发跨学科项目,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涵盖生态、社会正义和经济稳定性等问题;要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学和研究中心的伙伴关系;要促进研究和创新。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协理副校长斯米尔诺夫·尼基塔发言
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朝伦巴特尔·丹金胡结合本校优秀实践案例,指出高校在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起教育和能力建设、研究和创新等关键作用和责任。他强调,高校作为研究、创新和知识传播中心,要积极创新、合作并激励变革,促进分享最佳实践和可持续技术,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朝伦巴特尔·丹金胡发言
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副校长卡罗伊·佩陶介绍了学校积极推进创新中心、医药学院高科技大楼、国家产学研试点基地等科技园区建设,构建起“大学—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四螺旋创新模式,从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副校长卡罗伊·佩陶发言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副校长哈比巴·A·瓦哈布阐述了该校的四大优势领域:卫星技术、癌症研究、半导体、可持续发展,并重点分享了学校在半导体领域的变革创新,为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副校长哈比巴·A·瓦哈布发言
会议期间,高校师生代表还围绕如何通过大学间的跨国合作推动绿色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独特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踊跃提问。与会高校校长以全球化视野、国际化认知,分享了各校的理念、实践和未来思考。
高校师生代表与嘉宾进行问答交流
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主持论坛开幕式,论坛发言和互动提问阶段由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副校长哈比巴·A·瓦哈布主持。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一带一路”大学科技合作联盟第二次理事会暨专题工作组会议,总结了联盟2024年工作进展,部署了下一年工作计划,并为西北工业大学、缅甸仰光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等3个新增成员单位现场授牌。会议结束后,重庆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来源:党委宣传部 科发院
摄影:人民网 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