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重庆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此次大会是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时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沈岐平,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李英民等300余人参加大会。

第六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主论坛现场
大会设置1个主论坛和3个分论坛,主论坛以“智联未来 共筑梦想——超大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为主题,深入探索城市与高校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生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竞争力提升出谋划策,激发高等教育内生动力。主论坛由重庆大学副校长刘贵文主持。

重庆大学副校长刘贵文主持主论坛
林蕙青在致辞中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要求,明确校城发展新任务;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定校城发展新方向;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校城发展新动能;四是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构建校城发展新模式。林蕙青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一如既往为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推动高校与城市协同共进、合作共赢,为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致辞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大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以高等教育龙头之力支撑教育强市的势头持续向上向好。”刘宴兵指出,当前重庆正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与城市融合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一是持续提升学科专业和产业发展适配;二是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合作;三是持续推进校地交流和就业创业互通。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致辞
王时龙表示,要深刻把握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构建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以高水平学科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城市发展。

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时龙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魏后凯以《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提出,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分圈层、分领域推进;要加强多层次、全方位区域合作,构建发展共同体;要促进协同发展,实现全域共建;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先进制造业、现代化大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作报告
肖金成在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与合作》的报告中建议,下一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加强次区域合作,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要素市场有序流动机制、社会治理协同推进机制、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从而实现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双轮驱动。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作报告
“人才培养是城市、高校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沈岐平以《创新人才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分享了香港理工大学推出的“学系为本”组合课程,并介绍了学校通过强化服务学习培养创新人才,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等举措助力城市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沈岐平作报告

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李英民作报告
当天下午,3个分论坛同步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渝双城:走深走实 加速共进”“智汇未来:高校与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三个主题进行研究成果分享。
来源:党委宣传部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编辑:曹蔚
审核:曹蔚 曹蔚
责编: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