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至12日,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在沙坪坝校区科学会堂举办校庆专场演出。2000余名师生校友齐聚现场,在传统川剧的婉转唱腔与红色故事的深情演绎中,共庆母校华诞、追忆峥嵘岁月。校党委书记王树新,党委副书记冯业栋,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杨新涯出席活动,与来自重庆市剧协、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的专家共同见证这场校庆演出。

《等晴来,乘风去》是重庆大学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创作的重点剧目。该剧以学校1940级校友、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仅有的三位女性之一侯子勤为原型,讲述了她从重大学生成长为空军战士,并在22岁时为国防献身的英雄事迹。剧目由校友刘阳和编剧、魏源导演,艺术学院赵倩教授担纲制作,演员及乐队全部由在校学生组成,是师生校友共同打造的文艺作品。

观影结束后,体育学院2022级学生涂思雅被主角侯子勤做出抉择时坚定的眼神所打动,坦言虽初为完成任务而来,剧情却深烙于心。预备党员徐明亮解读出剧名深意:“等晴来”是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乘风去”是勇担使命,这与体育精神和党员素养高度契合。2022级学生张远江则从主角脱下校服、换上飞行服的转变中感悟到:英雄就是普通人在需要时选择挺身而出。

10月12日晚,重庆大学在B区科学会堂会议室为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举办专家研讨会,特邀黄波(市剧协副主席)、刘枫(市剧协副主席、市川剧院一级演奏员)、彭光荣(市剧协副主席、市川剧院原副院长)、魏锦(市文旅研究院副研究员)、熊平安(市川剧院原副院长)、张建平(市川剧院一级演员)等六位戏剧专家观演并参与研讨,旨在进一步提升该剧的艺术质量与影响力。

研讨会上,专家们高度认可剧目的整体表现,并赞扬重庆大学在川剧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贡献。针对进一步提升剧目质量,专家建议增强戏剧风格的纯粹性和剧情节奏的紧凑性,使红色题材与川剧艺术更精准融合。专家们还指出,校方支持和教师指导是剧目成功的关键,并期待该作品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持续打磨成精品力作。

《等晴来,乘风去》从首演到校庆专场,再到深度研讨,始终以艺术传承历史、以青春致敬英烈。剧目不仅让青年学子在表演中感悟校史荣光,更通过“演后研、研促创”的良性循环,推动红色题材创作持续提升,使抗战精神在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中,成为激励重大人将个人梦想融入时代征程的持久力量。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李淼
摄影:覃显甦
作者 : 党委宣传部 李淼
编辑:曹蔚
审核:甘润 徐珺琢
责编:韦丽